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的重要标志。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机器人产业面临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发展规划定调铺路之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哪些新商机?

从提量到提质

聚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机器人正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十三五”时期,工信部牵头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和引导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12月28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新鲜出炉。《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关键零部件能和可靠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对此,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彰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基于“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国机器人在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和突破,“十四五”规划更多的目标聚焦在“提质”上,致力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规划政策的发布,很大程度上将为机器人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带来信心,同时,顶层设计也将引导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机器人领域。

《规划》印发消息公布当天,资本随即闻风而上: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概念股异动拉升,其中机器人20cm直线拉板,哈工智能10cm直线拉板,今日触及涨停板。

据悉,哈工智能公司是一家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公司。一位经济分析师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其异动原因或根源在于,规划提出的一列目标将为产业带来巨大赋能。

卢彰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需求端看,“十四五”期间对于机器人的导入需求有望延续高增长;从供给端看,将会诞生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机器人产业链将日趋完善与进步,国产自足率有望实现较大突破。

服务业机器人或成新风口

高歌猛进之余,多品类协同发展也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过去,工业机器人一直是我国的产量支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至21.2万套,年均增长31%。这一时期,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入拓展,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广泛应用。

随着机器人产业整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生态体系在不断完善。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接全球市场40%;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分别占据我国机器人市场的53%、36%、11%。

卢彰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1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产业化阶段,产品形态持续丰富,技术进步明显。同时,机器人的下游应用渗透率持续提升,已经在汽车、3C、新能源、金属机械、化工塑料、食品饮料等行业实现大批量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机器人的需求确定正在加强,下游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明显。”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智能点餐、炒菜传菜、广告迎宾、展会讲解……机器人已经潜入各行各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指出,在万物互联的今天,机器人技术融合应用日趋“泛在化”,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发展潜力巨大。

“十三五”期间,服务机器人已经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当中,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发布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十四五”时期,在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外,也将开展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创新及应用。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将重点研制农业、矿业、建筑及医疗康复等多种行业机器人,减轻人力负担,助力相关行业向精细化发展。此外,特种机器人也将在水下工作、安防、危险环境作业、卫生防疫等方面发挥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划还提出要发展助行、助浴、情感陪护等养老助残机器人,家务、教育、娱乐等家用服务机器人,讲解导引、餐饮、配送等公共服务机器人。将高端科技风融入浓浓生活味,把智慧和便利真正送到百姓身边。或许,随着服务业机器人全面开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改变将成为可以展望的未来。(记者陶凤实记者韦璐)

关键词: 机器人产业 年均增速 技术创新 全球机器人